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
网站首页 工作站概况 主要病虫 远程诊断 网络预警 检测报告 科普知识 专家答疑 联系我们
主要病虫
葡萄病虫
草莓病虫
梨病虫
桃病虫
桃病害
桃虫害
茶树病虫
联系方式
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:江苏省句容市弘景路1号
  当前位置:首页 > 主要病虫  
桃细菌性穿孔病


桃树的主要病害。为害性大,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,常造成叶片穿孔,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,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,引起落花落果和品质变劣。

一、症状      
(1)枝干。有2种病斑。春季溃疡斑。发生在前1年夏季已被侵染的枝条上。春季新叶出现时,枝梢上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疱疹块,直径约2mm,后扩展长达110cm,但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的1/2。春末病斑表皮破裂,病原溢出,开始蔓延。夏季溃疡斑。多于夏末发生,在当年嫩枝上产生水渍状紫褐色斑点,圆形,中央凹陷,最后皮层纵裂后溃疡,病斑不易扩展,病斑多时枝条枯死。(2)叶片。初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,后叶面也出现,多在叶尖或叶缘散生。病斑扩大后成为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边缘角质化,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,最后病斑干枯,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,病斑中央组织脱落而形成穿孔。(3)果实。初为褐色水渍状小圆斑,后扩大,变为暗紫色,中央稍凹陷,边缘水渍状。天气潮湿时,病斑上常出现黄白色粘质分泌物。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常发生小裂纹,严重时发生不规则大裂纹。但此病只限于果实表皮发病。
二、病原
病原为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.pruni (Smith) Dye,属黄单胞杆菌属。革兰氏染色阴性,菌体为杆状,较短,两端圆,有1~6根单鞭毛。
三、发病特点
病原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,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,从溃疡斑内滋出菌液,借风雨和昆虫传播,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,引起当年初次发病,一般3月份开始发病,10~11月份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,病菌发育适温24~28℃,最高38℃,最低7℃,致死温度51℃。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~13天。在枝条溃疡组织内,可存活1年以上。晚熟品种,温度适宜,雨水频繁或多雾、重雾季节,果园郁闭、排水不良、土壤瘠薄板结、缺肥或偏施氮肥都会致使发病较重。
四、防治方法
(1)农业防治:开春后要注意开沟排水,达到雨停水干,降低空气湿度。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适当增加内膛疏枝量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促使树体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能力。在1011月份桃体眠期,也正是病原在被害枝条上开始越冬,结合冬季清园修剪,彻底剪除枯枝、病梢,及时清扫落叶、落果等,集中烧毁,消灭越冬菌源。(2)药剂防治:发芽前喷波美50度石硫合剂,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。发芽后喷72%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。幼果期喷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,或硫酸锌石灰液。6月末至7月初喷第1遍,半个月至20天喷1次,喷23次。
[返回]
上一篇: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
下一篇: 桃白粉病
关于我们 | 使用说明 | 信息反馈 | 联系方式 | 后台管理
Copyright 2008-2022 版权所有: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
技术支持:南京宁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目前已访问本站人数为: 17633 苏ICP备19066494号-2